温馨提示:本站为乐剧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2011北京东宫影剧院开幕演出季―话剧《伽利略》

2011北京东宫影剧院开幕演出季―话剧《伽利略》 [已过期]

演出城市:北京
演出场馆:隆福剧场

演出时间:

2011-11-15 19:30 2011-11-16 19:30 2011-11-17 19:30 2011-11-18 19:30 2011-11-19 19:30 2011-11-20 19:30

演出票价:

80元 120元 170元 180元 230元 280元 330元
1:本站只提供演出相关信息介绍,购票请到正规渠道购买,敬请谅解!

演出介绍

话剧伽利略

原 作: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德)

剧本翻译、改编:张南 赵晗

导 演: 张南

领衔主演: 陈明昊

特邀合作:中央美术学院ADD+艺术创意工作室

出 品:张南戏剧工作室 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

  布莱希特和1945年英文版的《伽利略》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1898-1956)是德国著名的剧作家、戏剧理论家、导演、诗人。布莱希特一生剧作超过五十部,而唯一一部让他倾注近二十年心血去创作、修改、并排演的剧目就是《伽利略》。1938年底,慕尼黑协定签署后几个月,布莱希特深受当时被他称为“黑暗的时代”的触动,仅用三周就完成了《伽利略的一生》――也就是《伽利略》的第一版。1945-47年间,布莱希特费尽周折,在流亡美国期间把经过大幅修改的第二版《伽利略》搬上洛杉矶和纽约的舞台。1956年布莱希特逝世前的几个月,他仍在执导柏林人剧团排演由英文翻译成德文、并经过修改的第三版。从其时间跨度、思想深度、和戏剧成就等方面来看,《伽利略》堪称布莱希特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同时这也是布莱希特史诗剧的代表作,是他戏剧生涯中的重要转折点。

此次创作的《伽利略》是1945年英文版首次被译成中文并被搬上舞台。

话剧伽利略

导演的话

在1945年《伽利略》英文版中,布莱希特对伽利略作为科学家而没有在威胁面前捍卫真理提出了鲜明的批判。同时他以伽利略和其身处的人文环境为依托,深刻探讨了真理作为客观存在和人类生存中对意义的主观建构这二者之间复杂的关系。他把这种探讨放在了一个科学与宗教,信仰与怀疑,真理与谬误激烈交锋的时代,然而这种面对真理的态度――或者说在一个更具象的语境里,面对“真实”、“真相”、“事实”的态度,任何时代、任何人都无法回避。

话剧伽利略

张南 导演、翻译、改编

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文学学士,俄亥俄州立大学戏剧文学硕士、灯光设计艺术硕士,现任教于美国著名私立女子大学史密斯学院(Smith College)戏剧系。

长期从事剧本翻译、文学顾问、灯光设计等戏剧创作, 并参与北京大学外国戏剧与电影研究所的教学,演出,培训等工作。

2009作为制作人、副导演、以及剧本翻译,协助导演王延松完成英文版《潘金莲》在美国史密斯学院的演出,引起热烈反响。

近期文学作品包括近期文学作品包括2011年翻译的布莱希特名作《伽利略》、翻译改编美国剧作家苏珊・格拉斯佩尔的剧本《鸡毛蒜皮》,以及音乐剧《妈妈咪呀!》中文版的台词部分;2010年翻译的萨拉・鲁尔剧作《死人的手机》、唐纳德・马古利斯剧作《情感晚餐》、以及伯纳德・波梅兰兹剧作《象人》;2009年翻译的奥尼尔作品《悲悼三部曲》;2008年翻译的马丁・麦克多纳作品《枕头人》;2006年发表在《新剧本》上的译作易卜生的《建筑大师》被林兆华工作室搬上舞台并在多个国家巡演。2006年应邀为英国格林伍德出版社(Greenwood Press)出版的《格林伍德亚洲戏剧大百科全书》(The Greenwood Encyclopedia of Asian Theatre)撰写中国大陆现代戏剧部分的词条。同时也为多部舞台作品担任文学顾问。

灯光设计方面,自2000年以来,作品四十余部,主要有2010年与纽约The Talking Band剧团合作的音乐剧《阿克佩拉格群岛》(New Islands Archepelago,Three Legged Dog艺术中心);2009年与The Talking Band合作的魔术剧《拉内斯基的魔术》(Radnavsky’s Real Magic,LA MAMA ETC剧院),与北京当代芭蕾舞团合作的《棱镜》;2008年与安徽再芬黄梅戏剧院的《美人蕉》,与美国阿肯色剧院合作的《福尔摩斯》(The Last Adventure of Sherlock Holmes);以及2006年与旧金山索诺玛歌剧院合作的歌剧《杰克伦敦》(Everyman Jack)等等。

话剧伽利略

赵晗 剧本翻译、文学顾问

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学士,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历史学博士,2007-2010年间任美国亨德里克斯学院 (Hendrix College)历史系助理教授及亚洲研究项目主任。

长期从事剧本翻译、文学顾问等戏剧创作, 并参与北京大学外国戏剧与电影研究所的教学,演出,培训等工作。自2009年起任著名导演易立明的作品《悲悼三部曲》的文学顾问,负责文学统筹、文学阐释、历史研究方面工作。近期文学作品包括2011年翻译的布莱希特名作《伽利略》、翻译改编美国剧作家苏珊・格拉斯佩尔的剧本《鸡毛蒜皮》,以及音乐剧《妈妈咪呀!》的台词部分;2010年翻译的萨拉・鲁尔剧作《死人的手机》、唐纳德・马古利斯剧作《情感晚餐》、以及伯纳德・波梅兰兹剧作《象人》;2009年翻译的奥尼尔作品《悲悼三部曲》;2008年翻译的马丁・麦克多纳作品《枕头人》。

历史研究方向为二十世纪中国史,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共和国初期文化建设、二十世纪思想史和观念史、以及中国近当代表演艺术史、戏曲改革和戏剧批评。主要作品包括译著《爪牙:清代衙门中的书吏与衙役》、《历史知识-历史谬误:当代实践导论》、《史学研究中的一致性与非一致性》、《记忆与历史》 以及多篇学术论文、书评、和戏剧批评。

  马守则 形体指导

马守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第一代现代舞者,为广东现代舞团的建团团员。曾先后留学英国和美国,并获得美国爱荷华大学舞蹈编导硕士学位。马守则先后担任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舞蹈系副教授,北卡罗来纳州艾朗大学舞蹈主任,并客座于美国的明尼苏达大学、佛罗里达州立大学、阿肯色大学、及美国大学舞蹈节、美国舞蹈节、纽约舞蹈空间中心、中国雷动天下现代舞团、北京舞蹈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亦担任南昌大学特聘教授。

  中央美术学院团队视觉设计

本剧的平面、服装、造型、道具、舞美等视觉设计打破常规,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舞台设计,而是与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的师生合作,其出发点是用艺术(美术)领域的灵感来充分拓展舞台空间。美院城市设计学院由两位教师带领,精选七位学生组成的设计团队现已投入工作,在与导演的紧密合作过程中创造出迥然一新的舞台样式。带队的二位老师是版画家江帆和装置艺术家王一川,二人均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话剧伽利略

陈明昊 领衔主演

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长期活跃在戏剧舞台上。主要作品包括:《四世同堂》(国家话剧院)、《两只狗的生活意见》(孟京辉工作室)、《明》(国家话剧院)、《迷宫》(北京市儿童艺术剧院)、《关于爱情归宿的最新观念》(国家话剧院)、《臭虫》(孟京辉工作室)等等。舞台之外,陈明昊还参演过影视作品十余部。

2011年夏,陈明昊与戏剧节同行一起赴法国阿维尼翁,代表中国当代戏剧人参加闻名世界的阿维尼翁戏剧节。

话剧伽利略敬请期待!

温馨提示: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儿童项目除外),1.2米以上儿童需持票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