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剧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加入收藏
订票热线:010-51662663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  百年争议之作改编 《谁爱谁》上海首次“轮舞”

百年争议之作改编 《谁爱谁》上海首次“轮舞”

更新时间:2013-12-10 16:49:24  浏览量:484

100年前各个阶层人们的“旋转木马”式的情感和欲望纠葛,100年后会不会有惊人的相似?奥地利剧作家施尼茨勒一个世纪前“惊世骇俗”的名作《轮舞》,在100年间被各国以各种艺术形式演绎,而从本月24日起,根据这部经典作品改编的中国版话剧《谁爱谁,爱谁谁》也将在上海话剧中心登场。对原作进行了本土化和当代化改编的此作究竟会呈现怎样面貌引人关注。

剔除“情色”外衣

2008年,中央戏剧学院的年轻制作团队把《轮舞》改编成了话剧《谁爱谁,爱谁谁》搬上了北京舞台,连演二十几场,场场爆满。与之前所有版本不同的是,改编后的话剧版剔除了原作中的“情色”外衣,而是借用了原作中的“轮舞”结构,既有A爱上B,B爱上C,C爱上D,D又爱上A的循环关系,又将A与C之间,B与D之间进行情感和人物关系的交织。但是人物关系进行全新的设计:之前的各个社会阶层被刻画成了60后、70后、80后和90后,同时也牵涉到了婚外恋、姐弟恋、蓝颜知己、恋父情结、野蛮女友、五好男人、90后叛逆爱情等当今社会的各种问题。

制作人之一的边文彤表示,希望把它打造成一出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感的剧目,展示现代人情感的“众生相”:“施尼茨勒在100多年前就已经把生活和爱情的哲学看透了,不仅仅是爱情,其实生活中无处不‘轮舞’。我们希望观众看后对生活有所思考,到底我们的真爱是什么?我们应该珍惜什么?”

舞蹈语言表演各种感情

由于舞蹈一直以来都是“轮舞”中的重要元素,《谁爱谁,爱谁谁》因此加入了大量音乐和舞蹈原色。制作人之一余欣是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的形体老师,同时担纲了该剧的形体设计。剧中融入多种舞蹈元素,开场和结束时的舞蹈场面、“挤公车”、“床戏”等形体设计,都成为全剧用来表达人物关系和性格的形体语言。现代舞、国标、探戈、爵士、hiphop等时尚舞蹈也来展现“夫妻七年之痒”、“姐弟恋”、“同志情结”等情感困惑。“对于最难在舞台上表现的‘性’,我们利用形体语言,将男女之间的挑逗、若即若离、性心理等表达得淋漓尽致又不低俗色情。”

同样在中戏舞美戏执教的边文彤不仅第一次尝试制作话剧,也操刀全剧的舞美,曾经在耶鲁大学担任了一年访问学者的她说,“最近两年小剧场话剧很火,但是精致的不多。我们希望把小剧场的话剧也能做出一定的品质感,所以我的舞美也花费了大量的心思。而且这次针对上海观众,也在剧中加入了大量具有上海本地特色的方言俚语、笑话和实事作为点缀,这也将是争议了一个世纪的作品在上海戏剧舞台的首次‘轮舞’。”

《轮舞》:百年间每次 改编都广受关注

《轮舞》作为奥地利剧作家、小说家施尼茨勒生前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创造了一种很奇特的戏剧结构,故事从士兵和妓女开始,牵涉勾连了一整串的爱恋纠葛,包括女仆、有钱人、夫妻、已婚男子、女演员和公爵等不同阶层的10个人物,展示了他们对待两性生活的态度。全剧共10个场景,以5男5女在华尔兹舞蹈交换舞伴为比喻,每段情事接力似地将各式欲望和情感不断递移下去,就像场景中的旋转木马,回转一圈后再绕回原点。由于作品视角独特,对性爱的描述在当时十分大胆,并首次把性行为搬上舞台,因而一上演就引起轩然大波,不仅剧作遭到禁演,作者也受到起诉。

此后,《轮舞》的每次上演,都因为“情色”外衣备受关注。1960年代,简・方达赴欧洲发展的首部电影作品就是《轮舞》。1998年,由《轮舞》改编的百老汇舞台剧《The Blue Room》在伦敦上演,主演妮可・基德曼的全裸等出位表演引起轰动。2001年,香港剧界改编的《轮舞》再次震撼香港和新加坡戏剧界。